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
     法院
     
    崇州法院发布四川省首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司法保护白皮书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3-10-11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文 薛志忠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方面。10月9日,在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法院联合四川省高校法治量化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第二退役军人医院、崇州市教育局联合发布四川省首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司法保护白皮书(2018-2023)》。

     

    崇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司法保护白皮书(2018-2023)》发布会

     

    成都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罗琳珊、成都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处副处长叶怀敏、成都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李才富、成都市妇联权益部部长赖辉、成都市教育局德育和教育宣传工作处干部兰明希及部分成都市、崇州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崇州市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单位、学校、社区代表参加《白皮书》通气会。


    成都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罗琳珊

    成都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处副处长叶怀敏

     

    通气会上,崇州法院副院长张蓉通报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司法保护白皮书(2018-2023)》的制作背景及过程,崇州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李健对《白皮书》进行了详细解读。



    崇州法院副院长张蓉

     

    白皮书指出,近年来崇州法院始终坚持柔性司法理念,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以“豌豆荚·崇法护心工作室”为平台,创新“崇法护心”心理修复机制,聚焦“心理平衡”,合力疏导纠纷,延伸护心关爱,推动源头预防,探索形成了一套全链条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司法保护模式。

    为有效预防、及时干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崇州法院提出五点工作建议:一是建立“婚姻纠纷前置调解”制度,婚姻纠纷由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到婚姻登记中心办理离婚登记或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二是通过立法形式建立强制心理干预制度,对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进行规范;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作用,由社区党组织统领,融合“社区家长学校”等组织,定期对未成年人父母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四是积极开展“家长课堂”,充实家长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的知识储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预防等机制,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新型校园环境;五是通过在医疗机构建立育儿培训工作室、在婚姻登记中心对结婚新人展开家庭教育培训等形式,构建全链条发力的家庭教育指导机制。

    同时,此次《白皮书》发布了近五年崇州法院审理的八件涉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典型案(事)例。

    案例1发出全国首份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少女隐私权案

    基本案情:李某某系在校高中生,与吴某某曾系恋人关系。恋人关系结束后,吴某某多次在抖音平台发布涉及李某某就读学校、生活照片、恋爱经过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并在评论区留言,对李某某进行侮辱。李某某不堪忍辱,长期失眠,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导致其不能正常到校就读,医院诊断为焦虑症。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李某某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名誉权纠纷诉讼,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处理结果:吴某某将抖音等账户中有关李某某隐私、私密信息的文字、图片、视频永久性删除;吴某某书面向李某某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吴某某赔偿李某某医疗费、精神损失费。法院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吴某某继续纠缠、骚扰李某某,妨碍李某某正常学习生活;禁止吴某某泄漏、传播李某某个人隐私信息。判决发出后,吴某某主动履行人身安全保护令确定的义务。通过心理疏导,李某某心态已逐渐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已恢复正常。

    典型意义:被纠缠、骚扰和泄露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未成年少女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依法获支持。本案依据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生效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发出全国首份保障未成年少女隐私和个人信息人身安全保护令,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未成年女生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在网络平台复制和传播,防止未成年女生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自残自杀行为,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本案系法律对人身安全保护令范围扩大后,对恋爱关系中妇女权益维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典型案例。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以该案改编的微视频在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平台播放。

    案例2 心理干预修复母子关系·帮助未成年人回归家庭案

    基本案情胡某某1岁多时母亲与父亲离婚,跟随父亲生活,因从小缺失母亲陪伴和关爱,胡某某内心非常怨恨母亲,拒收母亲的任何钱物,并经常到社会上去寻求“哥们”“姐妹”的关爱。胡某某与被害人张某一同入住某酒店房间。被害人张某入睡后,胡某某将其抱住,欲与其发生性关系。被害人张某被惊醒,拒绝与胡某某发生关系,奋力挣扎并报警。胡某某发现被害人张某报警后,停止实施侵害行为。几天后,胡某某到公安局自首。

    处理结果:2021年6月,被告人胡某某犯强奸罪(未遂),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案件宣判前后,法官两次邀请心理专家对胡某某进行心理干预,对其父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要求其父母对胡某某严格管教。一年后,法官对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胡某某进行回访帮教,胡某某服从社区矫正,现已回归家庭和社会,自食其力。

    典型意义: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良药”。本案未成年人罪犯因从小缺失母亲的关爱和陪伴,到社会寻求“哥哥”“姐姐”的关爱,与异性相处缺乏边界感,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法官在依法惩治未成年罪犯的同时,查明犯罪原因,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修复其与母亲的亲子关系,让其感受父母及家庭的关爱后回归家庭、社会,并定期对其进行回访,预防其再次违法犯罪。

    案例3 联动干预帮助产后抑郁者·修复心理健康案

    基本案情:王某某与张某结婚后生育一子张某某。张某某出生一个月后,王某某认为丈夫及家人只关心儿子,把她当外人,便对张某某实施暴力以泄愤,造成张某某轻伤一级。2020年3月6日,王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

    处理结果:法院在回访帮扶过程中,邀请心理医生、社区妇女干部联动对王某某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邀请妇幼保健院医生对张某某进行治疗和回访,指定张某某的奶奶对张某某进行照护。心理医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矫正王某某的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要求王某某在家人的监督下用药,定期前来做心理咨询;要求家人加强监护。通过心理干预和治疗,王某某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一定程度好转。

    典型意义:本案系典型的因“产后抑郁”伤害亲生子的案例。产后妇女健康的心理状况是新生婴儿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需要丈夫及家人的特别关心。本案中是新生婴儿的父亲及家人因没有注意新生儿母亲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没有想到新生婴儿的母亲会对新生婴儿实施伤害,导致悲剧发生。通常,初为人母的女性有患抑郁症风险,需要丈夫及家人的关心关爱,特别是丈夫不应因新生命的到来而忽视妻子,减少了对妻子的关心和陪伴。本案通过对罪犯进行心理干预、对被害人进行回访和医疗,彰显了司法温度。

    案例4 家、校、院融合保护学生心理健康案

    基本案情:陈某某是一中学学生,亲眼目睹了其父亲清理空调时意外坠楼身亡,心理阴影一直未消除。后母亲改嫁,对其关爱明显减少。陈某某与其祖母相依为命,心理情绪非常低落,陈某某多次写遗书给母亲、老师。2021年5月,“崇法护心工作室”法官到陈某某就读学校了解情况后,及时与学校、医院联动,通过“一对一”家长沙龙,对其母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要求其母亲多陪伴和关爱陈某某。2021年12月,陈某某、刘某某(系陈某某祖母)起诉谢某、谢某某继承纠纷,崇州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陈某某、刘某某依法继承遗产。

    处理结果:诉讼中发现,与陈某某一起生活的胡某某某情绪容易失控,还没有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走出来,胡某某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对陈某某心理修复和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通过邀请心理医生对陈某某、胡某某进行疏导,再次对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改变家庭氛围,增强家庭支持,陈某某逐渐摆脱心理阴影,现已考上职业高中正常就读。

    典型意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修复,需要温馨的家庭环境支持。本案中的未成年学生因突遇父亲非正常死亡,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关爱和引导,心理创伤才能修复。全链条、全流程保护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对未成年学生及家庭成员心理干预,修复未成年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改善未成年学生生活的家庭氛围,联动学校让未成年学生逐渐从创伤中艰难地走出,彰显家、校、院联合护心的温度。

    案例5 “一站式”联动反家暴护幼成长案

    基本案情:舒某某和伍某某系夫妻,育有一子伍某宇(化名)10岁。伍某某长期家暴舒某某,伍某某外出打工后舒某某将心中的怨气发泄到伍某宇身上,因不能控制情绪对伍某宇进行家暴。伍某某与舒某某激烈的情感冲突给伍某宇心理造成较大的伤害。舒某某向法院起诉与伍某某离婚。

    处理结果:2021年12月2日,崇州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伍某某对舒某某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舒某某对伍某宇实施家庭暴力,并联合市检察院、市民政局、市妇联、心理咨询机构等部门对伍某某和舒某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疏导,对伍某宇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通过对伍某宇回访,了解到伍某宇现已正常学习和生活。以该案改编的微视频《“豌豆荚”之爱的呵护》获成都市一等奖,并入选《学习强国》栏目。

    典型意义:未成年孩子遭遇家庭暴力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案涉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家庭保护问题。未成年孩子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父母之间发生情感冲突,发生吵打,母亲将负面情绪发泄到未成年孩子身上,并对其进行家暴,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对未成年孩子进行心理干预,消除父母吵架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人身安全保护令和联动家庭教育指导,为未成年人营造文明、和睦、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

    案例6 “暖心周末”心理干预帮助女生摆脱心理困境案

    基本案情:何某和罗某某系夫妻,先后生育女儿何佳某12岁、儿子何某某8岁。因双方感情不和,罗某某向法院申请与何某离婚。双方情绪暴躁,经常吵架。双方及其他家庭成员都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刚进入青春期的何佳某,何佳某成为双方负面情绪的“回收站”,产生自杀倾向,曾去购买安眠药(未买到)实施自杀。

    处理结果:法院对罗某某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夫妻感情破裂,双方有未成年子女,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双方应相互体谅。对罗某某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案件审结后,法院对何某和罗某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邀请心理咨询师连续四个周末对何佳某开展心理干预。一年半后,法官电话回访何某,问其子女近期表现,何某告知其女儿何佳某在简阳一所中学读书,学习和生活已经回归正常。

    典型意义:紧张破碎的家庭关系易导致未成年人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案中夫妻双方及其他家庭成员将负面情绪发泄到未成年孩子身上,导致其内心崩溃,无法承受和消化父母带来的不良情绪,出现轻生的想法。通过心理干预,受父母情绪影响的未成年孩子的心理问题得到修复,摆脱心理困境。

    案例7 “豌豆荚”法官教育指导促进夫妻和好

    基本案情:李某某与张某某系夫妻,生育一子张某因犯罪已在监狱服刑近八年。长期以来,丈夫歇业在家,性情暴躁,妻子靠打麻将排解心中郁结,二人吵打多年。2023年2月,夫妻到婚姻登记中心欲登记离婚。

    处理结果:“豌豆荚·家事辅导调解工作室”值班法官发现夫妻之间的矛盾根源,指出夫妻产生焦虑的原因是孩子刑满释放回家怎么办,进而产生“焦虑的潜意识”,法官将该现象及产生原因以通俗的语言对夫妻二人进行劝导,引导夫妻携手共同接纳孩子刑满释放回家需要面临的问题,促使夫妻和好。现夫妻二人已重归于好,生活也已回归正常。

    典型意义:2023年4月,“豌豆荚·家事辅导调解工作室”在崇州市婚姻登记中心挂牌,崇州法院联合妇联、民政、司法等部门组建专业婚姻家事基层调解组织,深化家事纠纷领域诉源治理,合力促进家事纠纷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引导社会公众建立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在登记中心,值班法官对前来办理结婚登记的新婚夫妻进行婚姻家事指导、对离婚登记的夫妻进行劝导,弘扬传统家庭美德、优良家风家教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崇州法院积极落实家事纠纷全链条预防化解机制,实质运行工作室开展家事辅导调解的成功案例。

    案例8 帮助学校对“问题少女”进行心理干预

    基本案情:张某某系小学学生,由其母亲独自抚养。张某某母亲经常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张某某,张某某母亲在张某某心中的形象较差。成长中因母亲故意阻断其与亲生父亲来往,导致父爱缺失,刚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张某某,经常与母亲吵闹,母女关系恶化。2021年12月10日,张某某所在小学向崇州法院“豌豆荚·崇法护心工作室”申请为张某某提供心理干预。

    处理结果:“豌豆荚·崇法护心工作室”为张某某提供司法公益服务,联动心理咨询师对张某某进行多次干预和疏导,修复张某某和母亲之间的亲子关系,使母女关系得到改善,家庭气氛和睦,张某某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修复。现张某某就读于双流一所中学,学习和生活已回归正常。

    典型意义: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将影响孩子的行为规范。张某某的亲生父母没有为张某某树立正面的榜样,导致刚进入青春期的张某某对其生母怨恨,对亲生父亲失望,并通过叛逆行为表达情绪。法院与学校联动,邀请心理专家对张某某进行心理干预,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未成年人修复心理创伤,消除叛逆心理,使其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彰显家、校、院融合呵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理念。来源:成都崇州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贺兰)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