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人物
     法治人物
     
    索玛花儿开红艳艳
    雅安市教科院教研员、民盟盟员刘林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3-09-27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文 薛志忠) 荥经古为羌地,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距离四川省荥经县城约二十公里的大山深处有两个民族乡,分别是宝峰彝族乡和民建彝族乡。两乡居住着来自凉山、甘孜、云南等地搬迁而来的两千多彝族同胞。

    近年来,荥经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彝汉民族融为一家、和睦相处,凝聚了多方人士的大量心血,刘林卉就是其中一员。

    1985年7月,刘林卉从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政治系毕业,分配到雅安地区教育局教研室(现雅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担任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这一干就是38年。她给大家的印象始终是精力充沛、热爱生活、充满热情、气质出众、和蔼可亲的女教师形象。民建彝族乡是她的老家,宝峰彝族乡小学则是她小学和初中母校。由于种种机缘巧合,她与这两个乡早早结下不解之缘。


    刘林卉和孩子们在一起    


    自参加工作开始,刘林卉因为经常到全市各中小学校听课调研,组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她还每年都要回母校拜望老师、回乡祭祖。因此,她目睹了两个乡很多农民家庭的贫穷状况和学校落后的办学条件,开始小额帮助贫困学生。选择个别家庭最为困难、品学兼优、面临辍学的学生作为资助对象。每逢学期开学,她给受助学生送去学习、生活用品,逢年过节又送去慰问金。因她经济上的资助和学习上的帮助,10余名学生改变了失学的命运。后来,有的学生考入师范院校,跨进教师队伍;有的在其它行业成长为工作骨干。现仍就读于民建小学五年级学生俄里婉和俄木沙作,从三年级开始接受刘林卉微信好友的资助,至今已经得到微友1.5万元资助,两位小朋友表现和成绩优异,连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

    身体力行,探索路径。2007年冬天,刘林卉只身一人到宝峰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晚上和学校一位年轻女老师同挤一张小床,她发现这里的师生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很缺乏。2008年春天,刘林卉自己出资近4万元,为学生购买200多个水杯,添置200多套时年最现代化的桌椅板凳,捐赠数百余册图书,安装多组简易衣柜,初步改变了宝峰小学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

    感动至亲,一同参与。仅凭一己之力,难以解决师生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2020年,恰逢父亲母亲90、80大寿,刘林卉决定给二老送上有意义的生日礼物。她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自己的姐姐、妹妹和弟弟。她的姐姐在荥经林业系统工作,妹妹是一名幼儿教师,弟弟在成都一家民营企业上班,都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但多少还有些积蓄。听了刘林卉的讲述,针对民建小学的迫切需要,姐弟毫不犹豫行动起来,赶在2020年“六一”儿童节前,筹集10万元转交民建小学用于学校改善简陋的住校生宿舍。学校专门组建改造小组,9月高质量完成任务后,学生宿舍一直受到学校检查调研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宝峰彝族乡地处高山区,寒冷潮湿,每年国庆节过后,老师们就需要烤火和使用电热毯。学校运动场虽有壹基金捐建的风雨棚,但地面年久失修,凹凸不平、损坏严重,常一下雨就深深积水,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由于学校经费不足,运动场问题短期内得不到解决。面对学校困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表露在眉间。女儿女婿知道此事后,很快决定推迟购车计划,根据学校给出的预算,拿出10.5万元为学校操场铺设悬浮地板。改造后的运动场漂亮实用,从此,学校学生们风雨无阻开心活跃在运动场,附近的村民和乡政府干部也经常赶来学校打篮球、乒乓球,共享优美环境。

    众人拾柴,共筑梦想。38年来,刘林卉长期工作在教研一线,狠狠地在雅安教育界混了个脸熟;她也是一位民盟盟员,认识许多盟员朋友。2010年9月起,她兼职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从此和许多公益机构、爱心人士建立了良好关系。特别是2013年芦山“4.20”大地震发生后,雅安第一时间获得了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救助儿童会、壹基金、儿基会、妇基会、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等单位和机构的帮扶项目陆续在全市学校落地实施,10年来为学校捐赠资金,购置帐篷、建设音乐教室、团体辅导室,建设儿童乐园,添置应急演练工具箱,开展灾后心理援助骨干人才系列培训,建100所减防灾项目学校、平安儿童学校等。所有项目,刘林卉总是向领导积极提出各种建议,她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学校成为项目学校的建议常常得到领导采纳。


    刘林卉一家的爱心


    物质精神,齐头并进。“4·20”芦山大地震后,国家加大对灾区的建设和支持力度,灾区各族同胞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变化。然而,孩子们成长精神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上了日程。以宝峰乡和民建乡为例,家长去外地务工,其子女留在当地上学,多由祖辈照管生活,这些学生普遍有较强烈的孤独感,缺乏安全感。厌学情绪严重,上课精神不集中、莫名发呆,不能很好完成作业。(来源:民盟雅安市委)


    (责任编辑:贺兰)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