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
     法院
     
    西安鄠邑法院让司法有爱无“碍”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3-09-15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  一对一服务窗口、专业手语老师、每周特殊人群接待日……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都关乎着残障人士参与司法活动的真实体验,也映照出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的温度。

    交流“无声” 暖心有迹

    在鄠邑法院熙熙攘攘的诉讼服务中心里,一位“沉默”的当事人引起了导诉工作人员的注意。只见她面露难色、不知所措,用手比画着什么……原来,这是一位聋哑人。导诉工作人员见状,第一时间将其带到立案登记窗口工作处,热心地提供一对一立案服务,用纸笔配合手机,开启了一场“无声”的交谈。

    “您好,需要什么帮助吗?”“法官,我要立案,您帮帮我……”随着纸上一行行字迹落下,当事人杜某原本不知所措的脸上也慢慢露出了笑容。经过二十分钟的“无声”交流,杜某成功立案。


    工作人员帮助聋哑人杜某进行立案


    为便利残障人士,鄠邑法院不断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特殊人群“绿色通道”,主动询问、接待特殊人群,为不会书写诉讼文书和其他有法律问题的当事人提供诉讼文书样本和各类程序咨询,帮助他们完成立案、诉讼等。法院还设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审判法庭”,法庭内设无障碍旁听席,全方位保障残障人士平等、充分、便捷参与诉讼活动。

    今年以来,鄠邑法院通过多种方式为特殊人群提供法律咨询80余人次,办理案件35件,有效维护了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

    前移窗口 诉讼无碍

    “这样的开庭方式非常好,不用我们跑到法院去,在家门口就解决了问题,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旁听村民李某说道。

    在鄠邑法院受理的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承办法官了解到被告人因眼睛受伤,视力模糊,不便前往法院参加诉讼时,法官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后,决定将庭审地点设在被告所在的村委会广场,并邀请村委会成员参与庭审。

    据了解,在完善物理环境无障碍建设的同时,鄠邑法院还着重提升诉讼服务制度的无障碍及程序便利。针对因居住偏远、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等有司法需求的特殊群体,干警们深入街道社区、乡镇村居、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主动前移服务窗口,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诉累,实现司法服务无死角。针对聋哑当事人,法院聘请专业手语老师为其同步翻译,或配合肢体语言、纸上书写、手机电脑打字等方式,确保当事人“听”得明白、“说”得清楚,为查明案件事实、公正裁判提供了有力支持。

    案结情不结 关爱不止步

    “法官,我现在过得很好,和孩子生活得很幸福,谢谢你们在案子结束后还来看我!”案子结束后,看到法官的到来,小兰激动地用手语比画着。在审理一起聋哑人离婚案件后,承办法官针对案件目前履行情况以及当事人生活状况进行回访,做好案件审理的“后半篇文章”。

    结案不结束关爱,鄠邑法院通过主动上门回访和在每周三上午设立特殊人群接待日等,了解残障人士突出困难和实际需要,提供法律咨询,并加强结对帮扶,组织干警与残疾困难家庭、残疾当事人结对帮扶;定期走访慰问特殊人群,对存在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情形,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其及时提供心理辅导,调整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引导当事人理性诉讼,从而达到案结事了。

    无障碍能不能切中实际需求,是其具体价值的体现,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而残障群体和弱势人群需要的,是帮助,更是治愈、理解。要更多地从这一群体的视角出发,观察和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温暖。今年以来,鄠邑法院为特殊人群提供上门司法服务32次,为特殊人群提供心理辅导15人次。

    残障人士是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拥有同样的诉讼权益。而人民法院作为残疾人诉诸司法救济确保各项平等权利的兜底环节,理应在司法全过程中为残障群体提供无障碍与程序便利,这对于残疾人权利司法保护意义重大。

    “不断完善司法为民服务体系,切实将无障碍服务贯穿诉讼全流程”。下一步,西安法院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立案、案件审判和执行全过程中考虑到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通过个案中的程序便利与合理调整来保障残障人士切实有效参与司法程序,充分表达意思,主张权利,平等获得司法保护,以保障残疾人平等实现司法正义。(供稿单位: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贺兰)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