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北京市政协委员廖春迎:推动村镇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全方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3-01-16 来源:法治时代网

    廖春迎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及其引发农村空心化问题仍较突出。

    廖春迎委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京郊生态涵养区——延庆区大榆树镇阜高营村,围绕村镇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提出统筹发展农村产业、组织治理、文化发展、人才教育,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廖春迎委员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村镇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乡村经济活力不足、资源闲置问题明显。以高营村为例,经过近十年建设,住宅多为独栋楼房,但乡村内部经济活动强度相对较弱,村民反映周边缺少天然可依靠的旅游资源。

    二是乡村文化传承和延续受到较大冲击。城乡二元惯性导致乡村人气流失,城进村衰问题明显,村中老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三是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较大。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村镇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许多村庄小学教师身兼多学科教学任务。

    四是乡村农业科技支撑力不足。由于缺乏技术支撑、人才支持和成果供给,存在生产技术含量较低,农作物产值较低、农产品缺少竞争优势等问题。

    廖春迎委员通过调研,发现村镇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是:

    一是生产要素向更高效率空间集聚导致部分农村非农产业空心化。随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的实施、飞地抱团等模式推行,部分地区乡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收窄。

    二是部分村庄受城市辐射带动程度低导致村庄间发展差距扩大。城镇居民对村庄居住生活、休闲观光等功能的需求增加,但区位条件不利、资源禀赋差的村庄难以享受到辐射带动效应。

    三是部分农户利用市场能力低导致农民群体内部差距扩大。不同农户因人力资本等方面存在差距,利用市场的机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四是部分乡村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撑。专业人才队伍亟待培养,教育人才亟待加强供给,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资源动力亟待快速形成。

    廖春迎委员建议,乡村振兴要推动村镇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全方位建设。

    一是实施精准振兴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完整产业链,面向特定消费对象,选择特定服务策略,制作不同需求类型的消费产品;建议村镇政府聘请专业机构为村庄或农户定制个性化生产方案;推进产业数字化,提高信息抓捕能力,获取精确农业生产数据,实现农业精准管控。

    二是巩固核心强化基层组织创新变革。大力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理顺村级党组织、村委会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健全村级干部选人用人机制,配强选优村级党组织的负责人,让他们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其他各类组织积极发挥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服务和管理职能。

    三是加快农村文化、生态、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强乡村文化内在推动力,共享数据资源创造的价值,破解文化遗产由于资金、技术、传承等原因面临消失困境的难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利用互联网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促进城乡医疗均衡; 全面推行“互联网+便民服务”,破解农村公共服务不完善、分散化、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四是加大专业人才队伍教育培养。开设远程教育培训,支持教师、学生之间有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与农村中小学对接,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拓宽学生知识获取渠道;广大高校深入一线,建立乡村振兴示范服务基地,遴选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团,为乡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人才支持和成果供给;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以及农村电商人才,动员农村致富能手、农村经济能人、农业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发展创业。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